作者:蔡雅棻

 

  電視媒體報導得驚心動魄的「伊波拉」到底是什麼東西?居然能讓世界各國紛紛採取嚴格措施,防止疫區旅客的入境!


  「伊波拉」是新的病毒嗎?不是!其實它早在1976年就出現了,可是其近來產生嚴重駭人聽聞的症狀,很快地奪取病患的生命,迅速傳播感染,甚至造成非洲滅村的現象,這致命的疾病已經越過國界,進入歐美和其他國家。 到目前為止,不止美國已經有人感染,日本也已經出現二位感染者,台灣民眾是否能夠倖免於這一波病毒的攻勢,已經是值得關注的課題了。 不過害怕之餘,我們對「伊波拉」的認識有多少?它的症狀又是什麼?我們要如何注意和防範呢?

 

以下是摘自「公視之友2014.11月刊」有關「伊波拉」報導:

 

  「1976年,比利時安特衛普熱帶醫學研究所收到一個含有血液檢體的包裹,這個檢體採自一名在中非偏遠地區宣教病死的修女,這名修女因為感染了不知名的病毒死亡。這種致命的病毒後來被命名為「伊波拉」。從1976年發現到2013年為止,感染伊波拉的死亡人數大約是1700人。但這波從去年12月爆發的疫情,短短十個月造成超過4000人死亡,今年8月8日被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列為國際間關注的公共衛生緊急事件,要求194個會員國依法定措施進行疾病的預防、監控、控制及回報。


  伊波拉是人畜共通、破壞力特別強的病毒,入侵人體後就進入循環系統,挾持感染者的細胞,快速大量複製繁殖,破壞人體正常細胞,初期症狀類似感冒,發燒、頭痛、全身痠痛,後期臟器衰竭,甚至出血不止。主要感染途徑是透過患者的肢體接觸和體液傳染,如血液、汗、嘔吐物、排泄物、尿液、唾液或精液等,潛伏期21天,但在男性精液中可以存活90天,目前沒有飛沫傳染的證據,也缺乏任何有效的疫苗。1995年好萊塢知名電影<危機總動員>描述的就是伊波拉病毒的致命風暴,達斯汀霍夫曼穿著厚重防護衣、頭戴防護帽的畫面令人印象深刻。


   今年7月,第一位感染伊波拉病毒的美國醫師布蘭特利命在旦夕,但在接受試驗性藥物ZMapp後順利痊癒,這也是ZMapp第一次的人體試驗。ZMapp是伊波拉病毒的剋星嗎?或者是布蘭特利運氣好的緣故?世界衛生組織警告說,伊波拉病毒的蔓延威脅到社會的「根本生存」,並可能導致出現「垮掉的國家」,總幹事陳馮富珍提醒,這是世界和平和安全所面臨的危機,而人們的恐慌比伊波拉病毒本身散播得更快。」

 

  很多疾病有著症狀的相似性,往往在一不留意之下,生命也就錯失了。既然伊波拉是具人畜共通性,有極高度的破壞力和極容易的傳染力,只要接觸就會感染,症狀又足以致命令人恐懼,發病初期又像感冒,容易被疏忽;更重要的是目前只有試驗用藥,並無真正的治療藥物。還好,已經有成功治癒的案例,科學家們也努力在研發疫苗,希望大家都能認識這隻病毒,既不要忽略它的嚴重性,也不要驚慌失措,以期平安渡過這次的世紀病毒的危機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sdi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